中新网上海11月30日电(记者 范宇斌)今年是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诞辰145周年,由他在上海发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也已走过106个春秋。记者30日获悉,由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原址”纪念牌揭幕式近日在上海商业会计学校陆家浜路校区中华堂举行。

中华职业教育社是由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于1917年在上海发起创立。立社之初,职教社先贤就高度重视通过兴办学校,来探索职业教育学校办学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1918年,中华职教社在上海南市陆家浜附近(今陆家浜路918号)创立中华职业学校。
中华职业学校原址是不可复制的宝贵历史遗产。此次揭牌源自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吴仲信等几位老同志怀着对职教社事业的炽热情感,提出关于“在中华职业学校陆家浜路原址立碑纪念并申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议,旨在在新时代更好传承中华职业教育社办学育人光荣传统,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建强“中华牌”学校。
“中华职业学校原址”纪念牌揭幕式举行。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供图
“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首个实验基地,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成员、副总干事李英爱说,揭幕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有利于团结凝聚广大从事和热爱职业教育的人士,有利于研究挖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有利于继承弘扬中华职教社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希望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同仁要以此为契机,激励广大社员和师生,传承爱国精神,牢记立社宗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说,揭牌仪式既是实现老同志夙愿的阶段成果汇报活动,又是努力使历史中、遗存中、典籍中的中华职业学校及办学思想在穿越时空中活态呈现的生动演绎,更是结合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新续旧,推陈出新的“初心使命”教育,要让中华职教之光永远闪耀,让黄炎培职教思想永远鲜活。
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原副主任邵光宇说,中华职业学校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也是上海唯一一所逾百年历史的职业学校。在学校原址举行纪念牌揭幕式,就是为了保护、发掘和利用宝贵的历史遗产,赓续历史文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对曾经为此目标呼吁、奔波的老社员、老校友的告慰。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一定要把中华职业学校原址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贡献力量。”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校长乔曼菁表示。(完)
中新社太原11月30日电 题:晋祠千年古树焕“新生”
走进中国现存最早皇家园林晋祠,圣母殿一侧,屹立着一棵栽种于周代的柏树。作为“活文物”的它,是晋祠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历经3000余年依然浓荫疏影,枝干苍劲。就在前不久,它入选全国“100株最美古树”。
图为3000年树龄的晋祠周柏(资料图)。高雨晴 摄
古树名木作为活的文物,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古树名木,让这些“绿色古董”重焕新生?30日,记者探访晋祠博物馆,了解“古树医生”如何为千年古树“问诊把脉”。
晋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为完整的唐宋祠庙式古典园林。除保存有数量丰富的古建筑、彩塑、碑刻、楹联匾额等之外,这里还保存有许多珍贵的古树名木,数量达到122株,包括侧柏、圆柏、楸树、油松、银杏、国槐等14种。其中,千年以上的就有29株。
晋祠保存有许多珍贵的古树名木,数量达到122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就有29株。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这些千年古树正是晋祠历史的见证。晋祠博物馆馆长郭保平介绍,今年,晋祠博物馆对这122株古树进行日常保养,近期集中力量对42株古树开展树体保护工作,目前正在对12株古树进行根部复壮。
据了解,工作人员首先按照“先濒危、后一般”的保护原则,依次进行古树保护复壮工作,包括定向引根复壮、立地环境改良等。其次,对树体空腐、容易发生倒伏、主枝容易发生断裂的树木进行树体保护工作,如树体防腐固化、树洞修补、增设支撑或牵拉装置等。最后,对所有古树进行日常保护、养护、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晋祠博物馆园林部主任白凯文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千年古树无损检测技术’,利用雷达监测等装置,对树洞和根系进行扫描,相当于给古树做了一个‘B超’。再根据扫描结果,为古树健康生长制定科学有效的复壮方案。”
近年来,晋祠博物馆持续对古树名木开展调查、登记、建档等工作,全面掌握古树名木资源现状。针对馆内古树进行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古树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措施。目前,晋祠博物馆古树保护率达到100%,复壮率达到85%。
近日,晋祠博物馆被授予“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科研示范基地”称号。白凯文说,希望将古树保护技术和经验推广出去,同时引进更多科学先进的专业技术,更好地保护古树。

晋祠王琼祠两侧,两株500年树龄的银杏树,每年秋季吸引大量游客拍照打卡。(资料图)高雨晴 摄
千百年来,古树与古建交相辉映,见证了晋祠的历史变迁。圣母殿东南侧,一株宋代种植的“螺旋柏”,因姿态奇特颇受游人青睐;王琼祠两侧,两株500年树龄的银杏树,每年秋季吸引大量游客拍照打卡。
“古树名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和讲述者,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古树,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自然。”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院长曹维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