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 北京自8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3年共享单车停车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大力整治共享单车停车秩序问题,净化城市道路空间。百日行动期间,各单车企业持续优化定位算法,不断提升车辆定位准度,全市14个区选取32处停放资源紧张的轨道站点,通过详细摸排周边停车资源及车辆停放情况,“一站一策”制定共享单车停放管理工作方案,引导用户分散停放,站点停放问题初步得到缓解。
今天,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办、昌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交通综治中心协办的“牵手文明 绿色同行”之“向文明 再出发”主题活动在自行车专用路举行。活动当天,正值共享单车停车专项治理“百日行动”收官之日,北京市交通委介绍“百日行动”工作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单车企业发出“向文明再出发”倡议书,呼吁市民做文明骑行的践行者和监督者,积极参与对不文明行为的“随手拍”。

据介绍,北京自8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3年共享单车停车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大力整治共享单车停车秩序问题,净化城市道路空间。百日行动期间,8、9、10月日均骑行量为385.22万人次,订单投诉率环比分别下降了21.9%和12.3%。各单车企业持续优化定位算法,不断提升车辆定位准度,骑行人“禁停区不停车、入栏管理区停车入栏、其它区域有序停放”良好习惯大幅提升,停车入栏率进一步提高。全市14个区选取32处停放资源紧张的轨道站点,通过详细摸排周边停车资源及车辆停放情况,“一站一策”制定共享单车停放管理工作方案,引导用户分散停放,站点停放问题初步得到缓解。
优化停放设施供给加大运维效率

北京市已施划非机动车停放区4万余个,可容纳共享单车86万辆。自“百日行动”以来,全市新增非机动车停放区1.2万个,可容纳共享单车约35万辆,全市共享单车车位比超过1:0.8。
“百日行动”期间,共享单车企业细化运维人员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共投入运维人员3071人,达到人车比0.3%配备标准。各区管理部门、各街道利用调度小程序共发布运维调度工单1.6万件,共享单车企业按照“5-30”快速响应机制(即企业接收到重点点位车辆调度任务后,需在5分钟内响应、15分钟内到达现场、30分钟内处置完毕),高效处置无序停放和车辆淤积等问题,响应率为98.83%,处置率达到94.35%。
加强科技经济手段应用改善停放秩序
共享单车企业积极推动车辆更新置换工作,投放车辆中使用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车辆数量已达到34.57%以上。各企业积极完善用户信用管理制度,加大严重违停行为的惩戒力度,联合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发布限制骑行名单,今年已有599人被纳入限制骑行名单。
深化政企配合推动共治共享
此次“百日行动”期间,北京市交通委创新实施了企业视频巡查制度,三家企业轮值进驻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通过摄像头实时巡查路面车辆乱停情况,及时发布调度指令,提高运维效率。
北京市交通委、市城管委共同建立了城市高快速路共享单车乱停放协同联动处置机制,整合道路养护、城市管理、园林绿化等领域人员力量,请一线作业人员协助发现、通报并记录高快速路主路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单车企业对在城市高快速路主路违停车辆的用户纳入联合限制性公约,从严实施惩戒。
此外,工作专班加大推进共享单车非法小广告整治工作力度,全市清理车辆158.2万辆次,各类非法小广告163.7万张。据青桔单车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小广告清除随手拍”上线后,截至11月中旬共收到用户反馈2949条,已发放奖励1430人次。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督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会同城管、交管部门加大轨道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分级分类治理,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骑行服务。
据悉,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自2019年开通至今,累计骑行量已达856万辆次,本年度骑行量超202万辆次。“Q-CYCLING”北京交通先锋骑行队今天在自专路以实际行动号召公众文明骑行、规范停放。(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 潘旭临)29日,在雀巢于北京举行的N3亲体奶系列新品发布会上,多位业内专家与研究学者,就中国居民饮奶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探讨,呼吁各方加强协作,运用创新科技形成科学健康的饮奶营养生活方式,助力居民饮奶量不断增长。
在发布会上专家研讨现场。记者 潘旭临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表示,奶品被认为是平衡膳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健康膳食模式的重要构成。但在中国传统膳食模式中,奶品摄入占比偏低。提高国民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显示,每人每日应摄入奶及奶制品300-500克。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42千克,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仅达到推荐量的38.4%;其中,98.8%的老年人喝奶远未达标,仅为推荐量的1/10。
陈君石认为,导致中国居民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低和消费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乳糖吸收不良。这个痛点在中老年群体中尤为凸显。因此,采用先进技术降低牛奶乳糖含量,推出创新产品,推动各年龄段国人足量饮奶,对促进国民健康、健康老龄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雀巢科研健康科学研究院中国区负责人余恺表示,要让中国居民喝牛奶量“达标”,需要亲和人体的牛奶。除了要破解乳糖吸收不良的难题外,还要有真正适合国民体质的好牛奶,从而充分发挥牛奶中的营养价值,为身体增益。

余恺介绍,作为近年来乳品行业的一项重大突破,雀巢至钻适度水解技术由雀巢瑞士洛桑科研中心耗时五年研发而成。该技术通过重构牛奶营养结构,将牛奶中乳糖切割重组后生成原生乳益生元——低聚半乳糖(GOS),有助于人体吸收。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表示,回避乳糖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饮奶不适更重要的内因是肠道敏感度高。肠道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低聚半乳糖(GOS)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帮助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最终达到滋养肠道的效果。

专家出席雀巢新品发布仪式现场。记者 潘旭临 摄
专家表示,企业、科研机构与政府等各方应加强协作,帮助中国居民实现“足量饮奶”“喝对的奶”,丰富饮奶选择,积极应对居民乳糖吸收不良的问题,构筑更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完)